理论学习:深化数学语言表达理论研究,规划综合实践学习新路径 ——新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题组开展专题研讨沙龙

作者: 时间:2025-06-20 点击数:

课题研究是推动教学创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引擎,对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指向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综合与实践学习理论研究,科学规划下阶段研究工作,2025 年 6 月 16 日,由新塘小学章茜老师、范旖晨老师主持的《指向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综合与实践学习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及数学教研组教师齐聚一堂,围绕 “指向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综合与实践学习的理论深化与下阶段规划” 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学习与研讨活动。

环节一:理论学习与深度剖析

本次研讨活动由章茜老师主持。活动伊始,章老师带领大家深入研读了《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的三个着眼点》和《再谈数学语言及数学语言能力培养》两篇文章。在解读过程中,章老师围绕 “如何从理论层面深化对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综合与实践学习的理解” 这一核心,从文章的理论架构、关键观点出发,结合课程标准,构建了 “理论溯源 - 实践关联 - 创新突破” 的分析框架。

针对《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的三个着眼点》,章老师指出要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实施三个着眼点精准发力,确保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在研读《再谈数学语言及数学语言能力培养》时,强调了数学语言的符号性、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以及在综合与实践学习中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为后续的研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环节二:热烈交流研讨,碰撞思维火花

在交流研讨环节,课题组成员紧密结合理论学习内容与教学实际,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的三个着眼点是什么?

数学语言的三种形式是什么?

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怎样将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策略?

范旖晨老师针对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难点,提出构建 “阶梯式数学语言实践体系”。在低年级,设计 “数学童话创编” 活动,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编成童话故事,如 “小兔子分胡萝卜”,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分配过程,从故事叙述中自然渗透数学概念和语言;中年级开展 “数学小讲师” 活动,学生围绕数学实验、数学现象进行讲解,锻炼逻辑表达能力;高年级组织 “数学项目研究汇报”,要求学生运用专业的数学术语、图表等,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实现数学语言表达的进阶。

周芮老师着眼于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分层规划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设计 “图形的奇妙之旅” 活动,让学生在拼搭积木、折纸等操作中,用 “形状”“大小”“位置” 等简单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特征;中年级开展 “校园植物测量与统计” 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记录测量数据、分析植物生长规律;高年级则进行 “社区人口与住房情况调查” 项目,学生运用数学模型、数据分析等方法,用专业的数学语言撰写调查报告,全面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张禹鑫老师针对理论体系深化问题,提出 “动态更新理论框架” 的思路。结合当下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不断引入新的理论和案例,丰富现有研究成果。例如,将人工智能与数学语言表达相结合,探索智能工具在辅助学生数学语言学习中的应用,为理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陈费珍老师在教学评价方面提出创新策略,构建 “数学语言表达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综合与实践学习中数学语言表达的发展过程,包括课堂发言、作业成果、项目报告等,通过纵向对比,清晰呈现学生的成长轨迹,同时为下阶段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

              环节三:总结展望与稳步前行

活动最后,章茜老师对本次研讨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她强调,深化指向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综合与实践学习理论研究,规划下阶段研究工作,需要全体成员以理论为指引,以实践为依托,不断探索创新。在后续研究中,要进一步细化教学策略,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此次研讨活动为课题组下阶段的研究指明了清晰方向。未来,课题组成员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学习的领域中,持续探索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能力的有效路径,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地址:太仓市新谊西路8号 

电话:0512-53621263  邮编:2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