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落实“课题进课堂”的教科研一体模式,加强教学力与科研力的双驱互动,切实提升课题研究品质,2024年10月22日下午,新塘小学“智•研”课题优质课(语文组)评比活动如期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新塘小学党支部吴洪海书记、高阳校长、科研及教学条线行政、课题组全体成员及相关语文老师。
一、理论学习 启思明理
为激发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热忱,深化专业知识,丰富理论储备,精进科研水平,太仓市十四五教育规划微型课题《小学生语文文本品读能力提高途径的研究》主持人倪凡婷老师带领大家开展理论学习。依据本次活动主题:指向小学生语文古诗类文本品读能力提高策略的研究,本课题组选取了两篇契合度高并发人深思的文章进行学习,分别是:王东娟老师的《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及张慧老师的《古诗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策略》。
《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中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借助多样化的诵读感受古诗音律美、把握古诗意象还原古诗意境美、链接生活经验想象感知古诗画面美、梳理层次品味古诗结构美等实施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古诗类文本品读能力。
《古诗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策略》一文告诉我们:意象是古诗中最活跃的元素,是体会与领悟诗歌内蕴的重要抓手。在古诗中,意象有现实意象与虚拟意象之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意象还原的策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握意象背后传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表演、探究、比较、拓展中品读。
倪凡婷老师以理论文献为基点,结合课堂观察量表,深入浅出地引领理论学习,为与会老师们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思维框架。
二、教学展示 深耕博采
匠心独运,研学致远,教学展示让科研成果更加具象。课题主持人倪凡婷老师执教课题研究课《凉州词》。本课例设置四个活动任务:视频创境见凉州风情、读准节奏感边塞诗韵、切磋琢磨品沙场豪情、勾连古今悟家国情怀,环环相扣,构筑连贯有序、渐进深化的学习过程。倪老师采用联结、举象、吟诵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古诗类文本的品读能力。课堂上,学生通过联结的策略,打开了“夜光杯”与“沙场”的意象,感受到宴饮的欢欣与战争的残酷;通过想象画面与“催”、“醉”二字的多元解读,体会到战士们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勾连现代戍边烈士的事迹,学生将古往今来的边塞家国情串联一脉,进一步感悟诗歌情感。课堂尾声,师生吟诵,使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共鸣。与会老师们依据课堂观察量表,认真细致地参与了本次课堂观摩活动。
三、分组交流 求索无界
活动前,倪凡婷老师对每位教师的课堂观察指标作了细致分工。老师们进入课堂,手持观察量表,聚精会神地对倪老师的课堂进行细致品评,展开了一场观点碰撞的思想盛宴。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不仅关注了倪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注重了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以及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他们的评议热烈而真诚,为倪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和建议。
四、梳理汇报 教学共生
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各组代表依据课堂观察量表的指导,从提高古诗类文本品读能力的策略、学生学习行为的特征、古诗类文本品读能力提高的表征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汇报。他们详细阐述了各自在观察过程中所捕捉到的关键信息和发现,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倪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巧妙地运用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文本品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程一诺老师围绕A指标进行了评议:倪老师通过各类资料拓展,让学生更精确地把握诗中意象。勾连李白《军行》、薛逢《凉州词》帮助学生理解沙场意象,体会战争的残酷;勾连王昌龄《从军行》,体会战士们内心的爱国情怀;通过唐朝疆域变化和陈祥榕烈士的实际,与今人古人进行情感的交流,品味真挚、深沉的情感。教师带领吟诵,部分学生跟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感受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音律美。
教科室陆丹主任围绕B指标进行了评议:古诗的运用让学生想象战争的场景,一把刀上的血乃至遍布每一寸土地流淌的血,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学生能够根据诗句含义解释节奏划分的原因。学生能够根据资料解释指出“夜光杯”是一个精致昂贵的酒杯。视频从葡萄美酒到琵琶声起的巧妙切换,对学生的美的震撼非常强烈,学生在琵琶声中感受到诗歌的氛围转向肃杀紧张。学生能够根据“催”的不同含义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务处吉竞男副主任围绕C指标进行了评议:倪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展现出对古诗的浓厚兴趣与深刻理解,能够从不同角度解析诗歌,甚至有些学生能够从诗歌从感悟家国情怀至热泪盈眶。这样的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古诗品读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
五、专家引路 聚智前行
论有所思,则研有所向。教科室陆丹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指导,充分肯定了倪老师广泛运用多种资料,打开古诗意象,帮助感受古诗意境,勾连古今,继而深化体会古诗情感的思路,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严谨科学、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陆主任指出:其一,教师们应拓展视野,进一步扩充课堂容量,将借这一首诗习得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于更广泛的边塞诗歌品读教学中。她认为,通过跨文本的应用,可以加深对策略的理解与掌握,丰富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使学生们能够触类旁通。其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策略固然重要,但如何让孩子们真正接受更是关键。她建议教师努力将专业术语转化为日常语言,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应用学习策略。且只有当孩子们能够在自己的语境中自如运用这些策略时,它们才是真正内化为了自己的技能,进而提高自主品读的能力。
在专家的点拨引领下,本课题组将继续聚焦研究目标的核心概念,优化理论框架,锐化探究视角,凝练典型实例,塑造实践模型。
峰峦迭翠,泉涌不止,科研征途浩瀚辽阔!本次科技融合活动,既是课题历程的公正评判,也是下一步探索的启明星。科研,唤醒教育的自我超越意识,“不待扬帆自奋楫”。期待文本品读课题组,将坚定不移,沉潜钻研,蓄势破浪,不断扩张思维疆域,增进活动质量,传承科研佳绩,倾力促使课题研究攀越群峰!祈愿课题探索点亮智慧星辉,结满知识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