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理论学习 助力课题研究——新塘小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理论学习沙龙

作者: 时间:2024-09-27 点击数: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课题研究是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有效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知水平,更好地推进太仓市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研究》的顺利开展的有效开展。924日,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课题组成员齐聚多功能教室开展课题理论学习活动,此次活动由课题主持人秦爽老师主持。



 

环节一:理论引领  学思并进

本次理论学习活动首先由课题组主持人秦老师回顾了上学期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工作展开情况;同时就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表进行细致梳理与说明,明确了具体研究任务,提出了阶段性的任务。与会老师积极参与讨论。

随后,秦老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徐雪姣老师撰写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民歌教学方法》、徐文馨老师撰写的《人工智能技术下小学音乐教学优化策略》以及房晶晶老师撰写的《聚焦民族音乐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三篇论文。秦老师紧紧围绕着“如何让音乐素养在民歌教学中实现真正落地?”展开解读,从“小学民歌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的现状与意义结合“音乐核心素养”着手分析;并与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在小学民族音乐课堂中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学,为小学民歌教学赋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坚定文化自信。秦老师的解读丰富了课题组成员老师们的理论储备,为课题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环节二:善思勤研  智慧激荡

在秦老师深入浅出的解读下,课题组其他成员也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民歌教学策略”展开思考,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与会老师们也纷纷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首先陆慧怡副校长就“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民歌教学中实现真正落地?”提出她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选择民歌教材,挑选具有代表性、旋律优美、易于传唱的各地区民歌,涵盖不同民族和风格,让学生感受多元的音乐文化魅力。同时也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民歌进行适当改编,简化旋律和节奏,使其更适合小学生演唱和欣赏。

程紫涵老师补充道:多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提高学生民歌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听唱教学法,让学生多听民歌,感受其旋律、节奏和情感,然后跟着哼唱,逐步掌握歌曲。运用游戏教学法,将民歌学习融入游戏中,增加趣味性。比如,进行“民歌接龙”游戏,学生依次唱出一句民歌歌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记忆效果。

秦老师认为:民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歌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可以开展民歌表演活动,鼓励学生上台演唱、演奏或舞蹈,展示自己的才艺,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各种传统节日,结合“德育课程”,开展民歌文化节,邀请民间艺人到校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歌的魅力,同时也为师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秦老师提出“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为小学民歌教学赋能?”引发了大家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陆校长对此进行详细阐述,她认为: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民歌教学带来诸多新的可能,大大方便教师从各大在线音乐平台上搜索丰富的民歌资源,包括不同版本的演唱、伴奏以及与民歌相关的音乐赏析视频等。也可以引入互动教学软件,如音乐创作软件、节奏游戏软件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进行民歌旋律的创作、节奏的模仿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节奏感。



 

环节三:梳理所得  蓄力前行

最后,秦老师以“一路深耕一路歌,一路风雨一树花”为结语,勉励课题组成员以此次理论学习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化对课题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努力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深耕教学实践,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探索创新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做中学”。



 

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此次理论学习培训活动的开展,引发课题组成员对小学民歌教学策略的探究,让教师们对音乐核心素养智慧教学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课题组将持续进行理论学习活动,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为开展下一步研究筑牢理论基础。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地址:太仓市新谊西路8号 

电话:0512-53621263  邮编:2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