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寻素养之本 探民歌之韵——新塘小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开展科教融合活动

作者: 时间:2024-06-20 点击数:

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份教育的真情。为了深入推进课题研究,以科研创新驱动教育教学,做实、做细、做规范课题研究,2024年6月17日上午,《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太仓市微型课题科教融合活动在新塘小学如期举行。活动由课题组主持人秦爽老师主持,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课题组成员和综合教研组相关老师。



一、理论学习  助力提升

扎实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是课题开展的必要前提,太仓市十四五教育科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及相关综合组老师在主持人秦爽老师的带领下,齐聚小会议室展开交流。在活动中,秦老师组织大家学习了徐雪姣老师撰写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民歌教学方法》、李丹阳老师撰写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策略》以及才略老师撰写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策略初探》三篇论文。秦老师紧紧围绕着“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民族音乐演唱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展开解读:《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民歌教学方法》中启示我们,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重视音乐教学,抓住小学音乐课堂积极开展民歌教学实践,通过“营造文化氛围、挖掘民歌背景、抓住旋律特点、运通故事讲述、编创民歌表演”等多种形式民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策略》一文则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民族音乐演唱教学中方法和策略进行补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积极探寻有效教法,强化音乐歌唱教学的效果,为音乐课堂增色赋能。

《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策略初探》一文中指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重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的原则。音乐学科的教学不是要培养“音乐家”“歌唱家”,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欣赏能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水平、活动的参与度等方面。

秦老师的解读丰富了课题组成员老师们的理论储备,提升了对课题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课题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研讨  以思促教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育人品质。课题主持人秦爽老师围绕课题研究,执教了课题研究课《声声杨柳青  深深苏韵情——杨柳青》,诠释了带着课题进课堂,立足课堂做课题。本课例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活动一、创设情境——跟着音乐‘趣’旅游”、“活动二、民歌学唱——勇迎‘趣’之关”、“活动三、综合表演——‘畅享’民之‘趣’”和“活动四、升华情感——共品‘趣’之韵”。秦老师从核心素养出发,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和实践探索活动;着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探究合作力,创设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互动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秦老师关注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落地,让学生的音乐心素养在“民歌”的熏陶下得到发展。与会老师们依据课堂观察量表,认真细致地参与课堂观摩活动。



三、互学互评  聚力成长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活动前,秦爽老师对各教师的课堂观察指标作了细致分工;各位教师以课堂观察量表为支点,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评课议课环节中,听课老师积极参与,从各自“观察指标”出发,深入指导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表现,也就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课堂任务环节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四、厘清思路  蓄力前行

课题主持人秦爽老师进行课题进展汇报,她分别从课题概况、研究主要进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下阶段研究计划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秦老师表示,自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加强相关理论学习,不断专业认识和能力素质,为课题顺利开展厚实理论基础。同时,老师们也以此课题为抓手,深入课堂,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在实践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提高课题研究成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同心齐研  笃行致远

恰逢东风凭借力,正待扬帆远航时。每一次学习、思考、交流、碰撞,都是新的蜕变和成长。本次科教融合活动在“核心素养”立足,在“民歌教学”上探索,在“教—学—评一致性”上挖掘,构建美育课堂,真正提升学生的素养。

陆慧怡副校长围绕A指标进行了评议:秦老师在“活动一、创设情境——跟着音乐‘趣’旅游”环节,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扬州。同时,本课例紧紧围绕“民歌传唱家”这一任务,秦老师精心创设有趣味的闯关活动,从“方言范唱  引起源”——“小试牛刀 我来听”——“新知学习  我能行”——“亲近方言 我来学”,强调音乐素养主线,在整体教学中落实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趣味。让情境与学习内容融为一体。使教师与学生在情境中互相融合、互相推动,有认知、有情感,在情境中推动教学的动态发展。

杨艳老师围绕B指标进行了评议:音乐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落实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因而,此次研究的B指标为艺术表现,主要从活动二:民歌学唱——勇迎“趣”之关展开。在教学中,秦老师以“音乐要素”贯穿始终,重视学生“读识乐谱”的能力提升;深挖教材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巧妙地运用方言音韵引导学生学唱民歌,感受民歌的地域文化。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感知歌曲“语音语调”和“曲调”的特点,无形中解决歌曲旋律的演唱和味道。

邹恩伟老师围绕C指标进行了评议:秦老师在“活动三、综合表演——‘畅享’民之‘趣’”以“体验”为抓手,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男女生合作演唱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的音乐创造力。同时,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实践平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学生对音乐表达体验,让所学付于所需,学有所用、学有所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歌深度学习的内驱力。

顾思哲主任围绕D指标进行了评议: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民歌教学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情和历史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秦老师在“活动四、“升华情感——共品‘趣’之韵”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多样表现形式、传承方式与途径,理解民歌文化对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秦爽老师表示:中国民歌之美,美在音韵,美在唱腔,美在文化。在教学中通过各种不同的策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重视艺术表现,促进创意实践,增强文化理解。如此,民族音乐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美好愿景,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也会在“民歌”的熏陶下全面发展。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本次科教融合活动旨在推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进程,在教科室陆丹主任深入浅出的指导下,课题组和综合组的成员们深耕细研,不断提升科研能力,继续高质量践行教科研工作,让课题探索之路越走越好,一路芬芳。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地址:太仓市新谊西路8号 

电话:0512-53621263  邮编:2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