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小学“单元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科教融合活动
为探究“活力课堂”新样态,进一步促进学校“清新•开放”教学主张的落地,进一步落实科教研训一体化的研训方式,实现教研与科研双融合,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积极响应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关于组织太仓市义务段课题研究优质课评比的通知》精神,于2024年10月17日上午,组织开展了“智•研”课题优质课评比。本次优质课评比由校长室牵头,教科室、教务处协同组织开展,学校六项在研课题的主持人均参与比拼。
一、理论学习 抛砖引玉
为树立和强化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意识,充实理论基础,提升研究水平,主持人蔡鹏飞老师带领大家开展理论学习。依据本次活动主题:单元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策略研究,本课题组选取了两篇契合度高并发人深思的文章进行学习,分别是:章惠的《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以“碳足迹”教学为例》以及周旭初老师的《信息科技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以"在线学习小能手"主题活动为例》。
《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以“碳足迹”教学为例》中启示我们,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并设立了跨学科学习主题。聚焦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中“数据”这一核心概念,以“数说碳排放”为跨学科主题,描述了“主题确定—目标编制—组织内容—活动设计”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路径。以“碳足迹”一课为例,设计“采集数据—组织数据—计算数据”的活动过程,融合科学学科、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解决真实性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信息科技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以"在线学习小能手"主题活动为例》一文告诉我们: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变革.如何设计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从单元视角出发是一种较好的实践路径.本文分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要素,按学生主体选主题,学科立场定目标,素养导向设评价,问题探究排活动的思路,设计案例,以期对信息科技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蔡鹏飞老师以理论文章为基点,结合课堂观察量表,深入浅出地引领理论学习,为与会老师们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思维框架。
二、教学展示 深耕细研
精于行,研于心,教学展示让科研成果更加具象。太仓微型课题《单元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主持人蔡鹏飞老师,执教了课题研究课《数据影响生活》。本课围绕“单元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的策略研究”展开研究。整堂课以跨学科教学的形式组织,课堂创设了“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的任务情境,设置了三项活动:发现数据,利用身体数据计算BMI;处理数据,探寻最需要锻炼的项目;利用数据,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信息科技知识与数学、体育学科知识进行了紧密的融合,以问题链的形式设置任务,各任务之间逻辑合理,层层递进,为老师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跨学科学习课例。
三、分组交流 高标评议
活动前,蔡老师对课堂观察指标作了细致分工。老师们进入课堂,以课堂观察量表为支点,对蔡老师的精彩课堂展开了热烈的评议。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不仅关注了蔡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注重了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以及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他们的评议热烈而真诚,为蔡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和建议。
教科室陆丹主任围绕A指标进行了评议:量表的开发较好,二级指标划分的比较合理。主题学习过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课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融合多门学科,且做到深度融合,这一亮点凸显。
周剑峰副校长围绕B指标进行了评议:本节课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注重了数据的科学性和数据分析的过程性。教学中教师能很好的把握逻辑性,层次性,探究性,引导性。
教务处吉竞男副主任围绕C指标进行了评议:本节课通过问题链的构建,使学生逐步理解数据的重要性,并学会用数据解决问题,既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科素养。
四、总结收获 蓄力前行
通过蔡鹏飞老师的《数据影响生活》课程,我们看到了如何将信息科技与数学、体育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分组交流和评议环节中,每位老师都积极贡献自己的见解,这种开放的讨论氛围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认识到,跨学科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它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视野,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同时,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也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更多有效的跨学科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