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1.4月6日,开题论证明方向 凝智共研促发展——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集束开题小学段专场(三)活动 课题主持人顾妍怡、吕倩老师,对共同主持的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2/LX/02/068/03)的开题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进行汇报。 严乃超主任与课题主持人进行了互动问答,充分论证,并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以下真知灼见:1.课题的研究要聚焦思维提升的大单元教学;2.要建立理论实践的对应点。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倪夙敏老师在肯定的同时也对本课题提出了建议与指导。倪老师他从“大单元”这个概念入手,提出了对课题实施操作的相关建议。 开题论证明方向,凝智共研促发展。本次集束开题活动,为各课题组搭建了深度思考和答疑解惑的平台。相信在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组老师们会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任务,努力实现课题研究目标,真正让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2.制订课题研究学期工作计划 【5月】 1.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2.理论学习《基于思维三元理论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课题研究课方案》 课题组长顾妍怡老师,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了庞四喜老师撰写的《基于思维三元理论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通过学习,老师们了解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思维三元理论”,明确了三类思维能力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本次研究评价力为核心的审美经验主题时,除了关注学生评价力的生成,分析型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绝不能忽视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的培养。通过研讨,老师们也碰撞出了一些观点:(1)提高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要敢于依据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2)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训练学生的应用性思维,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一定要加以引导以便使他们形成习惯。 3.“以评价力为核心的审美经验主题”大单元教学研究科教融合活动 课题组成员钱晓萍老师执教课题研究课《小壁虎找尾巴》,以连环画《小壁虎借尾巴》为本次学习主题,通过提取信息、读懂故事、讲述故事三项子任务为牵引,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地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伊始,钱老师以“帮助小壁虎抓蚊子”游戏活动为引子,创设了识记生字的任务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中来。 课堂教学环节,钱老师通过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层层递进。研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了解故事的起因,钱老师紧扣“难过”的心情,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课文;梳理故事的经过,钱老师通过 “小壁虎去了哪里?向谁借了尾巴?”这一关键问题,在梳理情节时紧扣小壁虎和其他动物的动作,紧密贴合量表维度,运用丰富的评价形式,激发学生对连环画学习的兴趣;读懂故事的结局,钱老师侧重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找找人类的“再生”器官,并用合作演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中,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课题组成员带着课堂观察量表进入课堂,明确各组的观察指标,围绕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评价两大方面,关注结论式评价、追问式评价、引导式评价、补充式评价、纠正式评价等,分工合作开展课堂观察。参与观课的老师们详细记录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课堂表现,围绕观察指标进行“有证据”地分析与研究。 本次科教融合活动,使课题组成员对“以评价力为核心的审美经验主题”大单元教学研究”这大单元的建构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如何丰富低年级学生课堂的评价体系?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够在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在大单元教学中又如何让思维能力得到更为深刻的发展?相信在后期的研究中,课题组会逐渐清晰,生成新的认知。 【6月】 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夯实基础 本次活动主要聚焦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了《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应用思维三元理论进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本次理论学习有助于课题组老师厘清思维三元理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及相互关系的理性认识,明晰思维三元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最新现状,进而研究以思维三元理论指导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