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 课题组齐聚一堂,开展了以 “以运用力为核心的跨媒介阅读与表达” 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活动。活动通过理论学习、组员研讨、下学期展望三个环节,深度探索思维三元理论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环节一 理论学习:夯实研究根基
活动伊始,课题组主持人顾妍怡、吕倩老师带领全体成员深入学习思维三元理论以及跨媒介阅读与表达的相关理论知识。课题组负责人带领全体成员深入学习思维三元理论以及跨媒介阅读与表达的相关理论知识。重点研读了《跨媒介主题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两篇文献。
在《跨媒介主题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文章详细剖析了跨媒介主题阅读如何打破传统单一文本阅读的局限,通过整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元媒介资源,围绕特定主题构建沉浸式阅读情境。例如,在学习古诗单元时,可结合古诗配乐朗诵音频、水墨动画视频等媒介,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多维度感受古诗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对文本的深层理解能力。同时,文章还指出跨媒介主题阅读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信息的获取、分析与整合,锻炼其批判性思维,这与思维三元理论中的分析性思维培养不谋而合。 而《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则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出发,强调跨媒介阅读教学需立足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系统规划教学内容与媒介资源。文中提出,教师可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筛选适配的跨媒介资源,设计分层递进的阅读任务。如在童话单元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阅读纸质童话文本,再观看童话改编的影视作品,最后组织学生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进行表达,实现从阅读输入到表达输出的完整闭环。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利用跨媒介资源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升阅读与表达的运用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参考。
通过对这两篇文献的学习,结合对思维三元理论以及跨媒介阅读与表达相关知识的解读,成员们从理论层面明确了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以运用力为核心开展跨媒介阅读与表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认真聆听,积极做好笔记,纷纷表示此次理论学习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打开了研究的新思路。

环节二 组员研讨:碰撞思维火花
在组员研讨环节,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 “以运用力为核心的跨媒介阅读与表达” 展开热烈讨论。有的老师分享了在大单元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跨媒介阅读的成功案例,如通过观看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动画,对比文字与影像的不同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王晓晨老师提出在跨媒介阅读与表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平衡不同媒介的使用时间、怎样引导学生在多种媒介信息中筛选有效内容等。针对这些问题,其他组员积极建言献策,从教学策略、资源整合、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研讨过程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成员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对跨媒介阅读与表达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清晰的实施方向。


环节三 下学期展望:明确前行方向
活动最后,课题组对下学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与规划。确定下学期将继续围绕 “以运用力为核心的跨媒介阅读与表达” 主题,开展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跨媒介阅读与表达教学课例打磨,通过课堂实践检验理论学习成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跨媒介阅读与表达能力评价体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能力提升情况。此外,还计划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与其他学校开展交流合作,拓宽研究视野,提升研究质量。

此次 6 月课题组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加深了课题组成员对思维三元理论和跨媒介阅读与表达教学的认识,更为下学期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一定能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