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行致远 研思同行—— “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课题组开展11月课题组活动

作者: 时间:2024-11-30 点击数:

2024年11月22日,新塘小学顾妍怡、高新区第四小学吕倩老师主持的苏州市规划课题《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开展了科教融合活动,课题组和新塘小学语文教研组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围绕“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以想象力为核心的文学创作主题大单元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展开。

环节一:深入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环节,课题组长顾妍怡老师,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了周国强老师的《借核心素养,言教学之“见” ——小学语文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探究》,通过学习,老师们更明确了聚焦核心素养教学的要义。在语言运用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其次,在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审美教育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文学、音乐、绘画等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最后,在文化意识层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传承和自信心培养,通过教学内容中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文化类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了 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环节二:课例学习

在课例学习环节,全体语文教师观摩学习了吕倩老师的《麻雀》,围绕课题主题“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以想象力为核心的文学创作主题大单元教学研究”,就如何搭建本主题单元的学习支架展开学习交流。吕倩老师分享了“画面分解法”的应用,提出了在本主题的学习中,可以利用“画面分解法”,丰富细节描写,拓宽学生文学想象与创作的空间,为本主题单元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支架。



环节三:中期成果研讨

最后,课题组成员就本课题中期材料进行了研讨、收集与整理,对不足之处共同修正,为下月的课题中期汇报做准备。



思考:

吕倩老师:画面分解法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创作出更加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习作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质范例,如《麻雀》,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画面分解法,并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习作需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学生也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画面分解法,养成良好的观察和写作习惯,持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顾妍怡老师:在本主题大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仿写、改写等方式进行优秀语句写作练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借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如此,既可开阔学生思维,又可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目的。

王晓晨老师:画面分解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写作思路。面对母猴救小猴这一复杂的动态画面,学生们通过将其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如猎狗的威胁、母猴的反应、抱小猴的动作等,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描写。这种分解方式让学生在写作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有了具体的切入点和方向。

陈晓雯老师:画面分解有助于突出重点细节。学生们可以聚焦于每个分解后的小画面,深入挖掘其中的关键细节。例如,描写猎狗时,可以详细描述其凶狠的眼神、锋利的牙齿和咄咄逼人的姿态;描写母猴时,可以着重刻画它紧张的表情、迅速的动作以及保护小猴时的坚定决心。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精心描绘,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逼真,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地址:太仓市新谊西路8号 

电话:0512-53621263  邮编:2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