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一:理论学习
斯腾伯格的思维三元智力理论对思维的分析为创新性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教师在开展创新性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批判—分析性思维、创造—综合性思维和实用—情境性思维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023年11月17日,新塘小学顾妍怡老师主持的苏州市2022年度规划课题《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开展了11月课题活动,课题组和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聚焦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了《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基于斯滕伯格智力三元理论》、《浅析思维三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师创新性教学》,本次理论学习有助于课题组老师厘清思维三元理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及小学生学习品质发展的理性认识,明晰思维三元理论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和创造性教学,进而研究以思维三元理论指导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环节二:心得分享
陈子麦老师认为:文章中指出,语文课堂提问,应该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目前,我们的课堂提问还存在许多问题,重问题而轻学生、重焦点而缺整合、重部分而轻整体,我们的课堂提问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基础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符合学生发展的,符合教学实际的。
顾妍怡老师认为:课堂提问应该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均衡发展,课堂上的教学提问应该合理化,可以参考学习资料中的几个类型,如:分析性问题,这是考察孩子在文本的把握的思维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个体独有的答案;情境性问题,能够联系实际,贴合实际,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要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以答案的正误作为评价标准,重结果但更要重过程,因为评价的本质是尊重个体差异。
吕倩老师认为: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中,认为智力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与其相对应的三种思维能力分别是批判——分析性思维、创造——综合性思维、实用——情境性思维,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出发进行有理论支撑的、有思维含量的教学,摒弃传统一问一答的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要在课堂中进行精准的提问,围绕核心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重视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环节三:思考总结
本次课题理论学习活动,为课题研究搭建了新的理论阶梯,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课题组成员持续跟进课题研究,并积极实践,推动研究的有效性,立足科研学习,砥砺前行再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