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一:理论学习
“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涵盖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与成功智力、思维三元论与思维教学以及成功智力教学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成果, 启发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阔了新的视野。2023年6月25日,新塘小学顾妍怡老师主持的苏州市2022年度规划课题《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开展了6月课题活动,课题组和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聚焦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了《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应用思维三元理论进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本次理论学习有助于课题组老师厘清思维三元理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及相互关系的理性认识,明晰思维三元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最新现状,进而研究以思维三元理论指导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环节二:心得分享
殷立瑶老师认为:文章中指出,个体若想获取成功,需将自身力量转化为资本并改进或弥补自身弱点。 同时,平衡成功智力的三方面(即分析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 用以选择、适应和改造环境。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拓宽了智力概念的范畴,重视环境因素对智力内涵的约定性,以个体所处具体环境判定智力行为高低,从整个人生跨度目标的实现判定成功与否,并从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界定智力,这为教育工作者从三元视角审视传统的智力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和评价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因此,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将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用性思维作为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不割裂发展一种思维,不将一种思维能力作为唯一的发展力。
陈子麦老师认为: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补偿教育,发展其优势思维能力并强化训练其不足之处, 使学生三种思维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斯滕伯格提出的思维教学三种策略和四步模式, 指引着教师更有效地发展学 生的三元思维能力。如在以思维为主的对话策略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发提问、寻求答案。所设计的问题应较为开放, 学生必须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共享思维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发展思维能力。
吕倩老师认为:思维三元理论和传统智力理论相比,要优于传统智力。它能够从主体、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三方面来讨论智力理论,充分考虑情境和经验水平对智力的影响,同时,
强调三种智力的协调发展,不像传统智力那样厚此薄彼,只强调分析型思维。因此,在思维三元理论指导下,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都能得到协调发展,健全人格完善的智力。即思维三元理论强调 “全人观”教育。
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以评价力为核心的审美经验主题大单元教学研究,这里的“评价力”,不是单纯指平时课堂中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评价文本的能力,即审美经验的获得,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用,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体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环节三:思考总结
本次课题理论学习活动,为课题研究搭建了新的理论阶梯,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课题组成员将把握良机,立足教学实践,深化教科研,让课题为教学实践注入活力,今后将继续借助教学实践,丰富教科研水平,为课题研究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促进课题组教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