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彰显数学学习魅力

作者: 时间:2023-04-29 点击数: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数学实验有效丰富与改进了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身心合一的具身实验,从而便于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彰显数学学习的魅力。2023425日,新塘小学吉竞男老师主持的太仓市十四五教育微型课题《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开展了科教融合活动课题组和高数组的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围绕“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这一主题展开。

19B36

环节一:理论学习

新塘小学《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主持人吉竞男老师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一篇论文《数学实验:彰显数学学习魅力》。本次论文学习有助于课题组老师认识到针对数学抽象的概念,可以设计数学实验,学生通过具身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140CD

环节二:课堂观察量表解读与课堂观察分工

课题主持人吉竞男老师围绕研究主题“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进行观察量表的解读与分工。本次课堂观察主要围绕“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活动”“实施实验探索”“表达实验结果”及“开展实验反思”这五个指标展开。

1BDFE

环节三:研究课展示与课堂观察

课题成员张禹鑫老师执教课题研究课《圆的周长》。本节课设计了五个主要环节:1.情境创设,生成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在教学中,张老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探索研究曲线图形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滚动法和绕绳法,自主探索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再通过测量、计算、观察实验数据猜想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整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透过设疑、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圆的周长,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课题组成员带着课堂观察量表进入课堂,围绕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表现”两大方面,从五个维度的观察指标分工合作开展课堂观察。参与观课的老师们详细记录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课堂表现,围绕观察指标进行“有证据”地分析与研究。





环节:研究课说课

课题组成员张禹鑫老师围绕研究主题,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课说课:1.数学实验的活动目的;2.数学实验的开发设计;3.数学实验的实施策略;4.数学实验的结果表达;5.数学实验的回顾反思。

18099

环节课堂观察分组议课

课后,新塘小学的观课老师们分组研讨,分享观察所得,进行探讨交流。老师们结合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依据观察小组整合的数据与材料,依点反馈、提出问题。



环节课堂观察议课

新塘小学该课题组的成员一起参与了课堂观察议课,发言都能紧紧围绕研究指标展开,各自思维的碰撞,摩擦出新的思想火花。课题组成员在回应研究问题与观察指标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较为严谨的阐述。

马建兵:针对实验目的,教师能清晰、完整地提出实验问题,能引导学生提出实验假设并进行验证。

张宇鹏:在设计实验活动时,学生首先通过触摸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具身体验。接着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探索出滚动法和绕绳法两种数学实验的方法。

范旖晨:本课探究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步骤,学生能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对圆的周长进行测量,教师有组织的对测得的结果详细地反馈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达成实验结论共识。

吉竞男:在实验的探索环节,透过学生探索与创造、观察与分析、归纳与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自主发现、合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从中认识到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曹素芳:对实验的表述,教师能进行适时的指导,能对实验结果做总结、补充。学生能对自己的实验过程,结论进行有效的比较总结,能大方地表达实验过程及结论。

邵海兵:在实验反思环节,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做合理判断,并分析误差原因,学生能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1C3CD

科教融合活动是一个“做中学、做中研”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磨砺淘洗的过程。本次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师们对课题进课堂的理性认识,帮助老师们深深感受到课堂和课题融合带来的无限可能,更加强了老师们之间的科研交流。在今后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加强源头理论的学习,加强科研方法论的培训,深耕课堂教学,争取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地址:太仓市新谊西路8号 

电话:0512-53621263  邮编:2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