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域下的数学实验有效丰富与改进了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身心合一的具身实验,从而便于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彰显数学学习的魅力。2023年4月25日,新塘小学吉竞男老师主持的太仓市十四五教育微型课题《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开展了科教融合活动,课题组和高数组的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围绕“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这一主题展开。
![19B36](/__local/C/A9/BA/06E3A832300F3BCF141597CB90E_74A2822A_19B36.jpg)
环节一:理论学习
新塘小学《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主持人吉竞男老师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一篇论文《数学实验:彰显数学学习魅力》。本次论文学习有助于课题组老师认识到针对数学抽象的概念,可以设计数学实验,学生通过具身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140CD](/__local/C/A5/8A/49242FF6AB64E4B2867B1C4739D_0C5D66D2_140CD.jpg)
环节二:课堂观察量表解读与课堂观察分工
课题主持人吉竞男老师围绕研究主题“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进行观察量表的解读与分工。本次课堂观察主要围绕“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活动”“实施实验探索”“表达实验结果”及“开展实验反思”这五个指标展开。
![1BDFE](/__local/7/1B/72/7384D0DA901B7386D4E95D2F491_17AE9406_1BDFE.jpg)
环节三:研究课展示与课堂观察
课题成员张禹鑫老师执教课题研究课《圆的周长》。本节课设计了五个主要环节:1.情境创设,生成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在教学中,张老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探索研究曲线图形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滚动法和绕绳法,自主探索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再通过测量、计算、观察实验数据猜想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整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透过设疑、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圆的周长,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课题组成员带着课堂观察量表进入课堂,围绕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表现”两大方面,从五个维度的观察指标分工合作开展课堂观察。参与观课的老师们详细记录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课堂表现,围绕观察指标进行“有证据”地分析与研究。
![](/__local/9/D5/6E/68B5583AEF03935D9EA899698C8_15430F0F_18397.jpg)
![](/__local/5/A9/92/205D24FE62CC1C8EA016369E0D4_51819428_1784C.jpg)
环节四:研究课说课
课题组成员张禹鑫老师围绕研究主题,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课说课:1.数学实验的活动目的;2.数学实验的开发设计;3.数学实验的实施策略;4.数学实验的结果表达;5.数学实验的回顾反思。
![18099](/__local/8/B3/B9/EF0D63ACB0A1D30E23FB9239EC3_969B3A8F_18099.jpg)
环节五:课堂观察分组议课
课后,新塘小学的观课老师们分组研讨,分享观察所得,进行探讨交流。老师们结合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依据观察小组整合的数据与材料,依点反馈、提出问题。
![](/__local/9/1C/ED/E387FEF3B2B97978AB8162CF286_B7B192E7_15AB4.jpg)
![](/__local/4/7C/6D/DD8662CBE97C8BEA62B7640420D_74F49975_14AFC.jpg)
环节六:课堂观察议课
新塘小学该课题组的成员一起参与了课堂观察议课,发言都能紧紧围绕研究指标展开,各自思维的碰撞,摩擦出新的思想火花。课题组成员在回应研究问题与观察指标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较为严谨的阐述。
马建兵:针对实验目的,教师能清晰、完整地提出实验问题,能引导学生提出实验假设并进行验证。
张宇鹏:在设计实验活动时,学生首先通过触摸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具身体验。接着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探索出滚动法和绕绳法两种数学实验的方法。
范旖晨:本课探究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步骤,学生能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对圆的周长进行测量,教师有组织的对测得的结果详细地反馈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达成实验结论共识。
吉竞男:在实验的探索环节,透过学生探索与创造、观察与分析、归纳与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自主发现、合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从中认识到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曹素芳:对实验的表述,教师能进行适时的指导,能对实验结果做总结、补充。学生能对自己的实验过程,结论进行有效的比较总结,能大方地表达实验过程及结论。
邵海兵:在实验反思环节,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做合理判断,并分析误差原因,学生能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1C3CD](/__local/2/65/A7/1412C51A00DA10A5DAD56A1D342_B954BFED_1C3CD.jpg)
科教融合活动是一个“做中学、做中研”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磨砺淘洗的过程。本次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师们对课题进课堂的理性认识,帮助老师们深深感受到课堂和课题融合带来的无限可能,更加强了老师们之间的科研交流。在今后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加强源头理论的学习,加强科研方法论的培训,深耕课堂教学,争取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