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域下的数学实验有效丰富与改进了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身心合一的具身认知,从而加深学生的数学理解。2023年3月24日,新塘小学吉竞男老师主持的太仓市十四五教育微型课题《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开展了科教融合活动,课题组和高数组的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围绕“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这一主题展开。
环节一:理论学习
新塘小学《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主持人吉竞男老师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两篇论文《数学实验:基于“具身认知”的学习视角》《以数学实验深化数学理解》。本次论文学习有助于课题组老师进一步理解具身认知理论和数学实验有着内在天然的契合点,了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开发不同类型的数学实验。
环节二:课堂观察量表解读与课堂观察分工
课题主持人吉竞男老师围绕研究主题“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研究”进行观察量表的解读与分工。本次课堂观察主要围绕“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活动”“实施实验探索”“表达实验结果”及“开展实验反思”这五个指标展开。
环节三:研究课展示与课堂观察
课题成员张禹鑫老师执教课题研究课《分数的意义》。本节课设计了五个主要环节:1.复习回顾,揭示课题;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3.实验操作,加深理解;4课堂练习,巩固提升5.回顾梳理,归纳方法。在教学中,张老师创设具身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把数学知识的实验探究融于情境之中,在“一块饼干”“一包饼干”“一盒饼干”等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表征,抽象出单位“1”。为了让学生把探究“分数单位”变被动为主动,张老师设计了数学实验活动,学生经历用眼观察、动口数数、动脑思考的具身操作中认识到分数本质上是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组成的,体会到分数与整数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课题组成员带着课堂观察量表进入课堂,围绕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表现”两大方面,从五个维度的观察指标分工合作开展课堂观察。参与观课的老师们详细记录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课堂表现,围绕观察指标进行“有证据”地分析与研究。
环节四:研究课说课
课题组成员张禹鑫老师围绕研究主题,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课说课:1.数学实验的活动目的;2.数学实验的开发设计;3.数学实验的实施策略;4.数学实验的结果表达;5.数学实验的回顾反思。
环节五:课堂观察分组议课
课后,新塘小学的观课老师们分组研讨,分享观察所得,进行探讨交流。老师们结合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依据观察小组整合的数据与材料,依点反馈、提出问题。
环节六:课堂观察议课
新塘小学该课题组的成员一起参与了课堂观察议课,发言都能紧紧围绕研究指标展开,各自思维的碰撞,摩擦出新的思想火花。课题组成员在回应研究问题与观察指标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较为严谨的阐述。
张宇鹏:课堂中,张老师能通过简练的语言,清晰的文字,让学生明白活动要求,明确实验目的。
邵老师:本课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步骤,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思维较活跃。特别是分数的计数单位的延伸,帮助从自然数的计数单位拓展到分数单位,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孙捷: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实验,学生在操作与交流中深化对分数意义的感悟。
范旖晨:通过数学实验操作,在交流讨论环节,学生能大方地、有条理地表达实验过程及结论。学生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及表达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吉竞男:张老师注重对实验活动的回顾反思,学生能在反思总结中巩固并加深所学数学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将具体的活动体验、研究方法加以整理,提炼成数学活动经验,以便于迁移运用到更多的探究活动中去,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本次科教融合活动为数学教师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老师们在学习与反思中、探索与交流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同时,这次活动的开展也增强了数学教师的团队意识,使教学研究更具魅力与凝聚力,让教研真正地服务于教学,收益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