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总结提炼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提升课题组教师研究水平,2023年11月23日,新塘小学陆丹、王慧老师主持的太仓市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指向学习品质提升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策略研究》开展中期汇报(草稿)的研讨论证,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
环节一:宣读中期报告(草稿)
课题组长陆丹宣读《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重点解读研究措施、研究成果两项。研究措施主要包括:1.课题开题谱新篇,专业论证引征程;2.调查研究明现状,理性分析找因素;3.学术探索引方向,主题研修提研力。研究成果从理性认识和实践成果两方面进行介绍。理性认识,主要有:1.形成了项目化学习的内涵认识;2.探索了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及其教学意义;3.提炼了小学语文课堂亟需培养的几种思维品质。实践成果主要有:1.形成了指向学习品质提升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策略;2.提炼了驱动性问题设计的四大特性;3.形成了指向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环节二:研讨论证与思维碰撞
课题组成员对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的文本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并在仔细研读地基础上,进行研讨论证。王慧老师认为可以对项目化学习的特征进行具体化;倪凡婷老师认为,思维的特征中,敏捷性和灵活性有略微的区别,可以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席慧敏老师认为,思维的逻辑性对小学生而言可能有些难,但是也可以有所涉及。在思维的特征里,我们也可以把它放进去。程一诺老师对“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平等的提问环境”进行了补充,认为:平等意味着教师能对知识储备和思维状况不同的学生给予同等关注。
环节三:总结梳理与修改报告
最后,课题主持人陆丹主任、王慧老师对老师们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梳理,并对研究报告的文本进行了修改,使得研究措施更聚焦,研究成效更显著、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