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教研组第三次活动

作者:周芮 时间:2024-10-12 点击数:

20241012日,高数教研组齐聚多功能教室开展本学期的第三次活动,基于课标进行作业设计的探讨

随着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我们迎来了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新标准对作业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作业的目的和功能,还鼓励我们创新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这一变革为作业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与价值愈发凸显。作业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巩固和技能训练,而是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它要求我们在设计作业时,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锻炼思维、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因此,如何基于新课程标准(2022)进行作业设计,成为了我们待解决的问题。本次活动探讨新课程标准对作业设计的新要求,分享作业设计的新理念和方法,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对这一变革。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有趣的作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作业设计不仅应关注知识的传递,更应注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深度整合。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1.明确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是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而学科能力则是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养目标。这意味着作业设计应紧密围绕这些目标,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科知识,还能够提升相应的学科能力。

2.在作业设计中融入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采取创新的方法。首先,作业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作业应具有实践性,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最后,作业应具有探究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式作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利用在线学平台或交互式学习工具,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地址:太仓市新谊西路8号 

电话:0512-53621263  邮编:2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