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茜 范旖晨)现状调查报告:指向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综合与实践学习研究

作者: 时间:2025-03-18 点击数: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专项课题

指向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综合与实践学习研究  

现状调查报告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章茜 范旖晨

一、提出问题

“指向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综合与实践学习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改变传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状,探索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方式。通过本研究,期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学与各学科的联系日益紧密,跨学科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次调查特别关注学生和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看法和需求。为全面厘清现状,本调查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

1.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包括数学符号使用、模型构建、数据解释能力。

2.教师对综合与实践学习的理解与实施:涵盖课程设计、资源利用、教学策略。

3.综合与实践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如应用意识、模型意识、合作能力的提升。

4.课程实施中的难点与需求: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学生参与体验反馈。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厘清我校教师目前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形成指向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综合与实践学习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改变数学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科研能力,为培育学生良好品质开拓新路径、新策略、新方法;为支撑综合与实践学习理论提供新的素材,构建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及部分数学教师。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了解教师在目前在课堂上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现状。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明确我校学生有无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明确学生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学习的需求。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本校中高年级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到以下情况。

(一)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

1.如果班级要组织一次春游,老师让你帮忙计算购买零食和饮料需要多少钱,你会用表格或图画来记录这些花费吗?

①能用表格或图画清楚地记录:28%

②会用一些数字记录,但不太完整:45%

③只会用文字写出来(比如“买饮料花了50元”):27%

小结:以上数据说明我校学生使用数学工具(表格、图画)记录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近半数学生倾向于用简单文字描述,缺乏结构化表达能力。

2. 如果老师让你们设计一个班级的小花园,你会用尺子测量并画出花园的形状吗?完成后,你能向同学说明你是怎么设计的吗?

①能测量并画出完整的形状,还能详细说明设计方法:19%

②能画出形状,但说不清楚怎么设计的:42%

③不知道如何测量和画图:39%

小结:学生在实际任务中运用数学知识(如测量、绘图)的能力不足,超八成学生难以系统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逻辑表达能力需重点培养。

(二)教师对综合与实践学习的实施现状

1.您是否定期设计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

①每月至少一次:18%

②每学期1-2次:55%

③从未设计过:27%





小结:教师综合实践课程设计频率较低,超半数教师每学期仅实施1-2次。

3. 您在教学中是否尝试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科学、艺术、语文等)结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①经常结合:22%

②偶尔结合:45%

③从未结合:33%

小结:教师对跨学科融合的尝试较为有限,仅22%的教师经常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结合开展活动,超三成教师从未尝试过跨学科教学。

3.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使用过哪些资源?(可多选)

①教材内资源(如数学课本中的实践活动):78%

②校内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45%

③校外资源(如社区调查、企业数据):18%

④其他学科资源(如科学实验、艺术设计):35%

小结:教师主要依赖教材内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其他学科资源和校外资源的利用较少,跨学科整合能力有待提升。

(三)综合与实践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1. 参与跨学科活动后,你对数学的兴趣是否有提升?

   ①显著提升:74%

②略有提升:20%

③无变化:6%








小结:综合实践学习显著激发了学生数学兴趣,94%的学生反馈学习体验更积极。

2.问题:你在活动中是否更愿意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①非常愿意:68%

②一般:25%

③不愿意:7%

小结: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愿

(四)课程实施中的难点与需求

1.您在综合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可多选)

①跨学科知识整合难度大(83%)

②学生表达能力不足(75%)

③缺乏系统性评价工具(67%)

2.您认为可以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①加强教师培训,学习跨学科教学设计方法:65%

②开发更多适合学生的综合实践案例和资源:58%

③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过程性表现:72%

④增加与校外资源的合作,丰富实践场景:45%

小结:教师普遍认为解决困难的关键在于加强培训、开发资源和优化评价体系,同时希望借助校外资源拓展实践场景。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学生层面: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整体薄弱,符号转化与逻辑解释能力是主要短板;综合实践学习能显著提升学习兴趣,但合作能力与深度思考仍需加强。

教师层面:课程设计频率低,校外资源利用不足,跨学科整合能力亟待专业支持。

课程层面:现有综合实践课程缺乏系统性,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建议

1.构建跨学科主题课程体系

①开发生活化项目:以“数学+生活”为主线,设计系列主题,如:

“校园消费小管家”:让学生统计班级文具的开销,制作预算表,并讨论如何节约开支(结合数学和德育)。

“节气中的数学”:结合二十四节气,让学生测量不同节气的日照时间变化,画出折线图(结合数学和科学)。

②深挖教材资源:从数学课本中找一些可以延伸的任务。比如,学习《年、月、日》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家庭年度计划表”,把时间管理和数据整理结合起来。

2.强化教师专业支持

①分层培训计划:

基础培训:教老师如何从简单的知识点(比如“周长”)设计出综合任务(比如“设计校园花坛护栏”)。

进阶培训:邀请专家示范案例,如“如何用GeoGebra模拟垃圾分类数据趋势”,提升技术整合能力。

3.共建资源平台:建立校内共享库,包含:

①案例库:按主题分类(如“测量类”“统计类”)提供教学设计模板。

②工具包:提供数据记录表、模型设计指南、评价标准等,帮助老师更好地组织活动。

4.完善多元化评价机制

①关注学习过程:设计一个“数学能力档案袋”,记录学生从提出问题到展示成果的整个过程,重点看看:

符号转化能力:比如学生是否能规范地使用表格、图表。

逻辑表达能力:比如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解释自己的设计方案。

②增加挑战性任务:比如让学生调查超市商品价格的变化,用条形图分析原因,并通过小组答辩展示结论。评价时可以看:数据准确性(占40%)、表达清晰度(占30%)、合作贡献度(占30%)。

5.拓展实践场景与技术支持

①校内资源联动:

和科学课合作,让学生测量校园植物的高度(结合数学和生物)。

利用美术课,让学生设计“对称图形创意画”(结合数学和艺术)。

②校外场景延伸:

和社区合作,让学生分析垃圾分类数据,用统计图表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


使用简单的数字化工具,比如用Excel制作“家庭用电量趋势图”,或者用Scratch编程模拟“超市排队优化模型”。

③建立教师协作网络

跨学科备课:组织数学、科学、艺术老师一起备课,共同设计任务。比如“制作校园立体地图”,需要结合比例尺、测绘和美术设计。

校际资源共享:与联盟学校共建“综合实践案例库”,定期举办优秀课例展评,促进经验互通。

本课题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精准化教师支持和多元化评价改革,突破数学语言表达与跨学科整合的瓶颈。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学科融合度评价指标”,为综合实践课程提供科学依据,真正实现“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教育愿景。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地址:太仓市新谊西路8号 

电话:0512-53621263  邮编:2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