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的意识?围绕以上研究问题,2025年6月23日,新塘小学徐佩瑶老师主持的太仓市微型课题《指向学习品质提升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开展了理论学习活动。

环节一:理论学习 梳理思路
本次研究沙龙,由徐佩瑶老师主持,“学习品质”课题组及相关科学老师聚集科学教室1展开交流。在活动中,徐老师组织大家学习了《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分析》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两篇论文。徐老师紧紧围绕着“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的意识?”展开解读,提出: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利用思维导图开展科学实验主题活动;利用思维导图落实实验团队的合作;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科学实验回顾。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数据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方面,要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数据的重要性;要提供充足实验材料,经历数据的搜集过程;要展开深入讨论交流,提高数据的分析过程;要抓住异常数据,提升严谨的科学精神。
环节二:交流研讨 思维碰撞
课题组成员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交流。
王心怡老师认为:要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准备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此次课程的大概内容,还能推动给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思维导图能够以一种具体、直接的形式将课程准备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小学生不仅不会忘记自己所要探究的内容,还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测量、画图等方法记录相关数据,运用得到的这些数据进行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数据的重要意义,以此提升学生的数据意识。
徐佩瑶老师认为: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的灵魂,在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想要让学生探究得好,就得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探索。小学生接受能力强,但是其遗忘性也大,需要教师反复提醒。思维导图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本课内容层次递进、分块罗列,促使学生根据教师的所提供的思维方向,自己常识开展时间活动。学生的探究需要充足的实验材料来支撑。教师需要为学生静心准备各种材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采集有效数据,在对数据的分析比较中,增强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
马秀老师认为:教师应重视对实验的总结反思,思维导图还可以用来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回顾。教师想要在科学实验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推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就需要从思维导图的同角度进行实验回顾。思维导图可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推动学生整体实验能力的提升,并且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往往由于学习基础、知识水平、探究能力有限,会产生误差,或者收集到一些无效数据。教师如果引导学生对这些错误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产生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数据搜集过程,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理解数据的意义。
环节三:总结收获 共同成长
最后,课题主持人徐佩瑶老师总结了课题组成员的发言,希望课题组成员能够在理论学习中悟出真谛,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