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知行合一”——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法治教育生活化案例研究的素材研究
——新塘小学“小学法治教育生活化案例研究”课题组开展活动
2023年4月26日,新塘小学刘虹老师主持的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微型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法治教育生活化案例研究》开展了理论学习活动。活动继续围绕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法治教育生活化案例的素材研究”这一主题展开。
环节一:理论学习
在理论学习环节,老师们认真学习了《基于儿童立场 渗透法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实践探析》。通过学习,本次论文学习有助于课题组老师借助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奠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法治修养,不断积累研究的素材。
环节二:课堂观察量表解读
课题主持人刘虹围绕研究主题“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法治教育生活化案例研究的素材研究”,进行观察量表的解读。本次观察围绕“儿童立场的关注”、“案例素材的特性”及“学生法律法规的公共意识的培养”这三个指标展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育人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思政与德育的主要阵地,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习惯。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教师们深深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学植根于生活,以生活为教材,这样才能更优化地引导学生的“知行合一”。
通过前面一系列的课题研究课,结合本次课题研究的素材,我们依托理论学习,继续研究探讨“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法治教育生活化案例素材的特性”:
典型性:学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地方,如何在这一公共场所安静地享受学习生活是学生需要面对的情境之一。所以他们遇到一些声音比较大的时候,自然就想到了需要“小点儿声”。
针对性:学生得出在像学校这样的公共场所需要小点儿声,从这入手,让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做好“调音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
普遍性:安静、美好地享受校园生活是学生需要直面的,所以结合这样的真实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做好“小小调音师”,学生就更加明了自己的目标了。
教育性:学生知道在一些公共场合是需要“调音”的,但是“控制好音量”,具体如何操作的,还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境,从细处落实。自觉在公共场合控制音量不光符合我们对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追求,也同时有助于学生“知行合一”,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法制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