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法治教育生活化案例研究之素材研究
——新塘小学“小学法治教育生活化案例研究” 课题组开展理论学习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
2023年2月24日,新塘小学刘虹老师主持的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微型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法治教育生活化案例研究》围绕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法治教育生活化案例的素材研究”这一主题继续开展了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丰富认识
在理论学习环节,老师们认真学习了《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实施原则》、《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等。通过学习,老师们进一步选取贴合学生生活的素材为研究重点。

明确指标,课堂观察
课前,课题组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观察量表进行了指标的解读。经讨论后,进一步完善《课堂观察量表》,预设研究主要有三项指标:A:儿童立场的关注;B:案例素材的特性;C:学生法规意识的培养。
研究探讨,形成共识
在研讨环节,课题组老师根据观察学生平时言行、结合目前实况、扣紧课堂研究主题,阐述自己的思考所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相关的学科,所以教师着手教学时就应该让教学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构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让知识真正融于生活,使生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一个“活因子”,改善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实施,注重:注重回归生活;注重参与体验;注重真实常态;注重多元开放。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选生活中的素材,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二)挖掘书本中的生活素材,融入社会热点话题
(三)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四)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我们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如何结合生活化的素材,紧扣教材中的法律法规,引导他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值得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