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道德与法治备课组以研讨期末考查方案为主题,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提出建议。
一、考查目的
1.全面了解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在本学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认知、法治观念及行为习惯。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规则意识和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 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供依据,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考查内容
1. 知识与技能
对教材中基本概念、道德规范、法律常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传统美德的内涵等。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生活现象和问题,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判断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考查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社会实践等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了解学生通过学习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调查研究等方法的运用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情感、法治意识和价值取向,如是否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具有集体荣誉感等。
(2)考查学生在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或实际情境时的态度和行为选择倾向。
三、考查方式
主要侧重于过程性评价
课堂表现(70%):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度等。
作业完成(15%):包括课后练习题、实践作业(如手抄报、调查报告等)的完成质量。按时且高质量完成作业,内容完整、书写工整可得满分;作业存在少量错误或不完整情况酌情扣分。
活动参与(15%):统计学生参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与道德与法治相关活动的情况,如法治宣传活动、志愿服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