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规定,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这是一类新型国家课程——在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并系统设置的正式课程,同时也是昭示着未来数字时代的新学习方式,能够打开学科的边界,拆除横亘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围墙,最终解决真实问题。而要真正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先把握跨学科学习的本质。2024年5月29日,新塘小学科技组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展开了备课组活动。通过理论学习,总结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聚焦一个源自现实世界的有意义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探究主题,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和知识对主题持续探究,形成观念物化的产品,由此发展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课程。

科技组成员围跨学科主题展开教学设计,顾思哲老师认为判断是否是跨学科主题,有三大判断标准:第一,是否形成跨学科理解或核心素养;第二,是否运用学科思维;第三,是否实现学科整合。徐佩瑶老师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书本中抬起头来,用自己所学来关注和思考社会生活,解决真实问题,创造美好生活。任何一个学科只有和其他学科联系以及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建立学科思维和逻辑。通过跨学科这种组织形式,通过将知识与情景进行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和深度理解,为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抓手。马秀老师认为: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形成了众多的科学概念,然而知识与概念呈现出散点状、碎片化、不连贯和不全面的特点,需要在跨学科学习中整合并转化为对科学的连贯性的整体认识。在跨学科学习中,不能仅停留在对知识符号表征的记忆,更重要是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对知识价值意义领悟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