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培育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2023年3月22日,新塘小学陆丹、王慧老师主持的太仓市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指向学习品质提升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策略研究》开展了科教融合活动,课题组和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围绕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策略的研究” 这一主题展开。
环节一:理论学习
新塘小学《指向学习品质提升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主持人陆丹老师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两篇论文《语文项目化学习助推高阶思维培养》、《“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本次论文学习有助于课题组老师厘清高阶思维、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概念,明晰项目化学习的国内外研究最新现状,进而学习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与实践。
环节二:课堂观察量表解读与课堂观察分工
课题主持人陆丹主任围绕研究主题“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观察量表的解读与分工。本次课堂观察,主要围绕“驱动性问题的设计”、“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及“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三个指标展开。
环节三:研究课展示与课堂观察
课题主持人陆丹主任执教课题研究课《鲁滨逊漂流记》课外阅读推进课,以“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分享会为项目式学习主题。活动设计了三个主要环节:1.诗歌情境引入,把握小说主线;2.抓住前后联系,品悟英雄形象;3.抓住细节描写,深悟英雄形象。在教学中,陆主任以驱动性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培育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课堂上,陆主任能根据小说这一问题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对比中感悟人物形象,于细节品悟中深悟人物形象。课堂以项目化学习为目标进行整体构建,以培育学生的学习品质,更好地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生态。
课题组成员带着课堂观察量表进入课堂,围绕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表现”两大方面,从三个维度的观察指标分工合作开展课堂观察。参与观课的老师们详细记录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课堂表现,围绕观察指标进行“有证据”地分析与研究。
环节四:研究课说课
课题主持人陆丹主任围绕研究主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课说课:1.驱动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2.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策略(整本书阅读);3.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提升。
环节五:课堂观察分组议课
课后,新塘小学的观课老师们分组研讨,每组由一名代表分享观察所得,进行探讨交流。老师们结合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依据观察小组整合的数据与材料,依点反馈、提出问题。共同体成员一起通过腾讯会议,观看了分组议课的录像。
环节六:课堂观察议课
新塘小学该课题组的成员一起参与了课堂观察议课,发言都能紧紧围绕研究指标展开,各自思维的碰撞,摩擦出新的思想火花。课题组成员在回应研究问题与观察指标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较为严谨的阐述。
程一诺、倪凡婷老师认为:陆老师能精心设计驱动性问题,问题能贴近学生的认知,能针对小说的主旨层层深入地展开。
朱海燕、席慧敏、王慧老师认为:课堂的活动组织在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培育与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摸索出了一些适合整本书项目化学习的策略。
殷立瑶、朱敏老师这样评价:陆老师的课堂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的提升方面特别出彩。学生的发言很精彩,课堂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生动活泼。
步履弥坚科研路,行以致远稳发展。本次科教融合活动,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搭建了新的阶梯,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课题组成员将把握良机,立足教学实践,深化教科研,让课题为教学实践注入活力,借教学实践为研究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
![](/__local/4/7C/B8/FC8F7D6DCB840E365EFE2580EA9_60BB1BA4_1F826.jpg)
![](/__local/C/31/22/948C4CF24AE696FA263142146E6_E66FB2BA_1DD2D.jpg)
![](/__local/4/3F/D3/AC40AC533CF7CB329A8951B0EC7_A9334F38_2385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