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题明思,研以促教——明德教育集团开题论证活动 为启动并推进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厘清项目研究思路,完善项目研究设计,为后续研究提供有效支撑。2025年3月12日下午,太仓市明德第二小学开展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集束开题论证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各课题组主持人及成员、论证人员(集团校专家)、课题所在学校教科室主任、副主任。 课题主持人程一诺老师,对主持的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思维图景的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2024034)的开题报告、文献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进行汇报。 论证专家张静老师与课题主持人进行了互动问答。张静老师均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开题报告板块清晰、格式规范,课题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目标提炼明确清晰。课题组能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为开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给课题组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1.可以在所要解决的问题列举1-2个实际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增强说服力;2.对国内外成果细化对比分析,明确突出本课题的创新点;3.思维图景的设定,可在多方面予以考量。教师已提出多种思维图景,实践中需验证和修改;初期教师提供思维图景,后期学生在框架下自主构建;可尝试在低年级进行研究。让课题组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厘清课题研究思路。 本次开题论证活动不仅为各课题组明晰了研究路径,也为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翻开了新一轮课题研究的新篇章! 2.聚焦思维图景,深耕习作教学——理论学习活动 基于思维图景的小学习作教学有哪些呈现方式?如何在不同年段的习作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些呈现方式?围绕以上研究问题,2025年4月23日,新塘小学程一诺、朱敏老师主持的太仓市十四五一般规划课题《基于思维图景的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开展了理论学习。 本次理论学习由程一诺老师主持,课题组成员及相关语文老师一同参与本次活动。在活 动中,程一诺老师组织大家学习了肖虹老师撰写的《基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模式探究》和郭娇阳老师撰写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两篇论文。两篇论文对思维图景的的定义、呈现方式与实践策略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借鉴。课题组成员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讨论活动。 老师们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讨论活动。倪凡婷老师认为:“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呈现习作的结构框架,比如写记叙文时,用思维导图梳理出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清晰把握习作脉络。”席慧敏老师认为:“概念图也是一种呈现方式,在写说明文时,用概念图展示事物的特征、属性及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组织写作思路。”周敏老师认为:“思维图景是促使思维外显的各种方式和技术,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流程图、鱼骨图、思维地图、概念图、表格等梳理习作大纲。” 教而有思,研而有行。本次理论学习既是一次智慧的汇聚,更是一次实践的动员。新塘小学“基于思维图景的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继续深耕思维图景与小学习作教学的融合创新,在理论滋养中积蓄力量,在实践探索中砥砺前行,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贡献智慧与力量! 3. 研思并行——新塘小学“思维图景”课题组开展理论学习沙龙 如何将思维图景整合应用于小学习作教学?基于思维图景的小学习作教学的呈现方式的实践研究观察量表该如何制定?围绕以上研究问题,2025年5月20日,新塘小学朱敏、程一诺老师主持的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思维图景的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开展了理论学习沙龙。 本次研究沙龙由朱敏老师主持,“思维图景”课题组及相关语文老师一同参与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朱老师组织大家学习了栗园园老师撰写的《基于思维导图下的看图写话教学探究》、石丽娟老师撰写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中的应用策略》和谈笑老师撰写的《“多类型”构图 搭建习作支架——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三篇论文。三篇论文对思维图景的重要意义、分类应用、具体策略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借鉴。课题组成员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沙龙活动。 课题组成员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沙龙活动。周敏老师认为:“可以结合课文主题,运用指向型思维图景提炼核心情感,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选取素材。”朱敏老师认为:“以单元主题为依托,设计整体规划性的习作项目,通过思维图景串联‘观察—构思—表达—修改’全流程。”廖红林老师认为:“指向型思维图景,应进行画面元素捕捉,定位事件主题。”程一诺老师认为:“递进型思维图景,事件发展逻辑,用时间轴或流程图梳理事件脉络,确保叙事连贯。情感思想催化,引导学生描述角色心理变化。”杜敏妍老师认为:“发散型思维图景,结尾留白改编,鼓励学生续写或反转结局,并尝试转换人物视角,丰富叙事层次。” 与会的语文老师们也积极参与沙龙,发表真知灼见,这为课题组开展下阶段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操作策略。 4. 构思维图景桥梁 探习作教学新径——科教融合活动 当思维导图遇上习作教学,会碰撞出怎样的思维火花?2025年6月20日,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开展《基于思维图景的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科教融合活动,思维图景课题组教师共同参与。 本次科教融合活动以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思维图景的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依托,围绕“基于思维图景的小学习作教学的呈现方式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结合程一诺老师执教的《意外》一课展开研究。 环节一:理论学习 指明方向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是创新的源泉。课题主持人程一诺老师组织老师们学习了《“多类型”构图搭建习作支架——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思维导图下的看图写话教学探究》两篇论文。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教师们对如何利用思维图景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实践的灯塔,它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环节二:量表解读 合理分工 《课堂观察量表》是课例研究的重要工具,是理论学习后思维进阶的产物。程一诺老师细致解读观察量表,围绕“指向型思维图景、递进型思维图景、发散型思维图景”三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的解读与分工。这使得观课老师进一步明晰评课视角,洞悉观察重点,掌握观察方法。 环节三:教学展示 深耕细研 精于行,研于心,课例研究是课题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课题组主持人程一诺老师执教研究课《意外》。本课例设置三个活动任务:捕捉画面,勾勒故事;逻辑推导,细化过程;情感催化,深化思考;留白改编,激发创意;视角转换,多元叙事。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思维图景,引导学生构建故事框架,从捕捉画面到细化过程,每一步都充满了逻辑与创意的火花。她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捕捉关键信息,再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导,将零散的信息串联成完整的故事线。在细化过程这一环节,程老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故事添加丰富的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情感催化,深化思考则是本课例的又一亮点,程老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理解故事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其中的寓意和价值。留白改编和视角转换这两个活动任务,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意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改编和重构故事的过程中,体验到叙事的多样性和乐趣。与会教师依据课堂观察量表,认真细致地参与了课堂观摩活动,或拍照取证,或文字记录,充分展现出新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对科研的热情。 环节四:教师说课 阐明意图 在研究课说课环节,朱敏老师详细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与意图。她从研究课的主题、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说,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具体的阐释。这一环节不仅让与会教师对程老师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的评课环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环节五:分组议课 集思广益 分组议课环节中,周敏、廖红林、朱敏三位小组长分别组织与会老师围绕A、B、C三大类研究指标展开热烈的讨论。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观察见解和捕捉到的教学证据,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在大组议课环节,周敏老师针对A指标进行了精彩的评议。她以具体的教学片段为例,深入剖析了程一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图景工具,系统捕捉人物特征、环境、关键物品等细节,完成整体观察,并用简洁语言提炼画面主要事件及潜在主题。 廖红林老师从学生的学习单进行了深入剖析。她观察到,学生通过思维图景能很好地构建事件因果链,合理推测情节发展,建立多幅图逻辑关联。同时,思维图景能揣摩人物情感,结合事件感悟道理,实现情感与思想的可视化表达。思维图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余凡老师则围绕C指标,分享了她在观察中的发现。她认为,教师通过思维图景能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路,合理想象故事后续发展,呈现多元化结局。还能通过思维图景突破常规思路,合理想象故事后续发展,呈现多元化结局。她指出程老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余老师的评议得到了与会老师们的一致认同。 环节六:专家引领 绘就蓝图 论有所思,则研有所向。教科室陆丹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指导,充分肯定了程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认为其不仅将思维图景运用得恰到好处,还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严谨科学、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陆主任指出: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程老师的课堂实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展示了如何将思维图景这一工具融入日常教学,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发展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陆主任进一步强调,课堂应当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绽放光彩。同时,她也鼓励教师们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不断探索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暮色浸染校园,教室内的思维火花仍在跳跃。那些被色彩勾勒的思维图景,早已超越课堂的边界,化作孩子们笔尖流淌的星光。愿每一幅思维的涟漪,都能在文字的长河里荡开诗意的波纹,让写作不再是方格纸上的跋涉,而成为心灵乘上想象之舟的远航。此刻埋下的思维种子,终将在未来的习作园地里,绽放出最富生机的表达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