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读”具匠心,“悦”见生长——新塘小学“双减作业”课题组开展理论学习沙龙

作者: 时间:2024-09-30 点击数:

理论学习:读”具匠心,“悦”见生长——新塘小学“双减作业”课题组开展理论学习沙龙



最美的风光在路上,最美的书香在九月。为进一步明确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有序推进课题研究,929日,太仓市十四五教育规划微型课题《“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举行理论学习沙龙,本次学习沙龙聚焦指向“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策略与设计原则的研究探讨。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课题负责人陆亭羽老师主持。

IMG_256

环节一:理论学习与精准解读

在这次活动中,陆老师组织大家学习了杨娜老师撰写的《“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究》这篇论文。她指出“双减”政策之前的小学语文作业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作业是比较粗糙的,甚至是随性的,比如单纯地让学生背诵、朗读,抄写课后的字词,让学生整段整段地翻译文言文或者总结一些知识点……这些课后作业在现如今“双减”的背景下,便显得略有不妥。大部分语文教师之前设计出的语文作业是单一的、低效的,没有在作业中很好地贯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没有兴趣与成就感。
 
陆老师强调,新课改中将“学科核心素养”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就是由于我们之前的语文教学环节中,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了这么多年语文课,却依旧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意义,而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因此,如何在作业中落实学科素养,是落实“双减”政策有效途径。

此外,陆老师还提到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的一些改进措施策略,她从提升作业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有效作业,提升作业质量、确定作业布置目的,让学生学有所成这几个方面去阐述让教师从自身教学理念、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育发展要求等多个角度出发,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产生积极参与作业的意识与行为,由此逐渐实现自身作业效率以及综合学习成绩的发展与提升。

IMG_256

 

环节二:分享交流与思维碰撞

在这次课题组学习沙龙中,赵佳丽老师的论文《“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课题主持人巧妙地引导着大家的讨论,使得整个交流过程充满了活力和创新的火花。课题组成员们纷纷发言,分享自己对于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蒋智慧老师在交流中提出了她的观点:“‘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应该设计出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作业兴趣及积极性的作业模式,要“减量不减质”。设计时
要重视作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各自需求,还要创设综合性强的作业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升语文素养。

程一诺老师认为:“‘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应当重视作业布置模式的生活化,以降低作业难度,拉近学生与作业的距离,提高学生多作业的接受度,提高作业质量”。

陆丹老师说:“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从层程设计入手,切实落实‘双减’政策,依托语文新课标教学要求,明确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学生认知水平、文学素养、知识积累等方面为基础,设计差异化、个性化的作业,以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在讨论中,课题组老师们觉得在多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对不同的文本进行研究、把握文本特点,要充分思考这些文本之间的联系,以及在语文要素、思维训练、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开掘多文本教学的主题、创设大任务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组织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分析。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指向学生思维力和语言力的发展。

IMG_256

IMG_256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新的教学环境下,给我们教师带来更多新的挑战。“减”掉一些作业中的弊端,才能够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设计、实施、评价、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作业设计这条路上,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高效,课后作业更加务实,学生能够更快、更健康地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才能让我们的语文学习驰骋在充满阳光的大路上。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地址:太仓市新谊西路8号 

电话:0512-53621263  邮编:2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