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
文献研究报告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顾妍怡
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 吕倩
我们课题组确定研究主题,对课题《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的关键词所涉及的教育领域开展文献研究。下面就此课题中的“思维三元理论”和“大单元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报告。
一、“具思维三元理论”和“大单元教学”研究主要进展
1. 思维三元理论的内涵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思维三元理论”,他将思维分为: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1】斯滕伯格认为:分析性思维涉及分析、判断、评价、比较、对比和检验等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善于记忆和分析他人的观点。创造性思维包含创造、发现、生成、想象和假设等能力。喜欢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实用性思维涵盖实践、使用、运用和实现等能力。实用性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乐于将学习方法在现实中加以运用。
从斯滕伯格的专著和已发表的文章来看, 他始终秉持三元观点,【2】 试图从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来描述智力, 划分思维类型, 指导思维教学和进行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的三元评估。
斯滕伯格认为,“我们教育系统的缺陷之一,就是课堂和测验只重视分析性思维一种形式”。为了让学生在纸笔检测中获取高分,教师会设法提升他们的分析性思维能力,无形中忽视了创新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虽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但三者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 彼此交织的有机整体。【3】
新课标明确提出“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并将“思维能力”列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足见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程度。
作为教育者,在教学培养中不能以统一的思维模式教学,应寻找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方法。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借助于知识的学习,教师既要提升他们的分析性思维能力,也绝不能忽视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的培养。基于此,笔者试图将思维三元理论用作本课题指导的理论基础。
2.思维三元的方式
斯滕伯格将分析的、创造的、实践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定义为成功智力。【4】
他指出,“为了取得人生的成功,人们需要干好事业所必需的技能。然而许多教育实践似乎只培养了一个方面——分析性思维能力,很少甚至没有注意到对人生的成功恰恰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两个方面——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能力,而成功人士在 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都运用了这三种思维能力。在某一种思维技能上的杰出,并不足以保证人生的成功。”
我国学者钟志贤认为斯腾伯格提出的思维三元即是高阶思维【5】,高阶在这里意味着关键的、首要的和平衡的。成功的智力应该是思维三元协调发展下的智力。虽然人们都有自己偏爱的智力类型,但是成功的智力应该是上述三种思维协调发展下的智力,它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三者之间要达成一种平衡。
我们认为,人的思维方式是多元的,思维能力是丰富多样的。斯滕伯格的思维三元理论将多种思维能力整合,强调以分析性、创造性、实用性思维为主导的多种思维能力的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研究。依托思维三元理论,重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体系,从实质上打破单篇课文教学的壁垒。在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分别开展审美经验主题、文学创作主题、跨媒介阅读与表达主题的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以提高学生评价力、想象力、运用力为核心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智力与思维的均衡发展。
3.思维三元理论促进课堂的有效实践
思维三元理论和传统智力理论相比,要优于传统智力。它能够从主体、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三方面来讨论智力理论,充分考虑情境和经验水平对智力的影响,同时,强调三种智力的协调发展,不像传统智力那样厚此薄彼,只强调分析型思维。因此,在思维三元理论指导下,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都能得到协调发展,健全人格完善的智力。即,思维三元理论强调 “全人观”教育。在这种理论下,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策略。斯滕伯格不赞成在教学中只运用一种策略。学生只有接触多种多样的策略,才能形成各种各样技能。所以无
论你选择单纯讨论或者单纯的照本宣科,这样简单的只用一种教学策略只会让学生感到烦恼和厌倦,因此,“过分强调一种策略,把其它策略排除在外会削弱教学效果,多种策略交替使用则要好得多”。【6】
思维三元理论的适用范围广泛。它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的学科和领域,因为它从人类所从事活动的目的性上入手,详细阐述了人类知识的用途。语文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实践性的特点,也呼唤着思维三元理论的加入。我们知道,汉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交流工具,传承着中华文明。它是象形文字,这就决定了使用象形文字的我们偏向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思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不足,我们需要思维三元理论的指导。
思维三元理论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和理论指导,值得研究并借鉴到课堂实践中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建构思维三元理论为基础的大单元教学体系,能从中寻找教育规律,提炼相应的教学范式,汇编典型的研究课例,挖掘有价值的学习工具。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四方面的语文素养。
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1994 年,黎文华较早在公开刊物定义大单元教学:所谓“大单元教学”,就是以某种活动为中心,根据儿童的需要、兴趣,将学习内容组织成为有系统的、相互联系的若干单元,教给学生生活的基本知识(包括学科知识)。随着2018 年统编教材出版,专家学者提出“大情境、大单元、大任务”,深化大单元教学内涵。崔允漷教授将大单元教学定义为以单元为单位,以教材为导向,在“大任务”驱动下组织各单元成为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学习事件。孟亦萍提出大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 水平目标,将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确立为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王爱华阐释大单元教学是以现行教材单元为基础,以主题为统领,设计真实情境,整合单元学习内容,通过活动完成具有内在联系 任务的学习事件。戴晓娥提出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从素养出发的语文学习方案,根据语文素养形成的条件和特征,以学生的学为主线,统筹内容、 目标、情境、任务、评价、技术,合理安排学习活动 。凌士彬提出语文大单元教学是建立在“学科大概念”基础上,运用群文(整本书)阅读或活动任务形式,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内容主题化取舍和任务性优化。【7】
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崔允漷老师认为,大单元教学首要重视大单元教学内容的确定,一是研读教材的逻辑与内容结构,厘清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分析学生的认知准备与心理准备,利用可得到的课程资源等,按照规定的课时, 确定本学期本学科的单元数等。二是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厘清本学期的大单元逻辑以及单元名称。三是按某种大任务(或观念项目、问题的逻辑),将相关知识或内容结构化。按大单元设计的学习方案要把单元名称与课时、单元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等六个问题说清楚。他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普适意义。然而,有些策略表述过于含混,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8】
刘飞基于“大概念—大任务—大进阶”视角构建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结合具体实例解析核心要素并提出运用教学设计框架时的注意要求,指向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目标—活动—评价”路径,促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发展。
武宇鑫聚焦“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从分析教材学情、明确大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整合课内外资源出发阐述设计思路及操作流程并进行整体设计。教学设计的范式给予实践者操作性指导。
“新教学”实验团队来自全国不同的实验区,构建了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育人共同体,共同实践大单元教学,在基于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提出了“核心素养”,它与三维目标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学生要会用学到的学科知识、技能、观念、方法去解决真实的问题。
本课题所指的大单元教学,主要通过按照思维三元理论中的三种思维能力,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大单元体系建构,为教学实践的研究搭建框架。将评价力作为分析性思维的核心,将想象力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将运用力作为实用性思维的核心,开展以评价力为核心的审美经验主题大单元、以想象力为核心的文学创作主题大单元、以运用力为核心的跨媒介阅读与表达主题大单元三大单元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按照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内在规律和逻辑,一体化设计小学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题大单元的指导原则、教学目标、子主题的分解、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成效的评价等等。
课程的开发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不够凸显,尚未形成有特色的实践课程
纵观国内外对于“思维三元理论”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研究对“思维三元理论”的研究较少,国内外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因此在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建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操作经验甚少。由此彰显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2.学生课堂思维能力较弱,语文核心素养不高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有很强的思维能力。然而,语文是一门思维与语言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语文知识,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语文课堂知识教学的整体效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存在着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需要的教学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大单元教学实践较少,未能形成体系
在宏观理论层面上,学界对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定义较为多样,相关学理机理的研究尚处于革故鼎新的阶段。学理机制的混沌导致实践层面上的“百花齐放”,莫衷一是。在微观实践层面上,许多教学实践也多为教师适应课标要求而进行的自发行为,充满了主观经验的臆断,其实践效果还留待持续的大面积的检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在思维三元理念指导下,探索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体系,能从中寻找教育规律,提炼相应的教学范式,汇编典型的研究课例,挖掘有价值的学习工具。
“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的展望
1.形成有价值的理论体系。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厘清思维三元理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教育理念、核心概念及内涵特征。深入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到最佳契合点,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些理性观点和实践案例,为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引领。
2.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核心素养。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在思维三元理念指导下,探索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体系,能从中寻找教育规律,提炼相应的教学范式,汇编典型的研究课例,挖掘有价值的学习工具。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四方面的语文素养。
3.努力创新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本课题的大单元教学,希望依托思维三元理论,重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体系,在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的思维三元理论视域下,以提高学生评价力、想象力、运用力为核心,分别开展审美经验主题、文学创作主题、跨媒介阅读与表达主题的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不断优化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R.J.斯腾伯格. 超越 IQ———人类智力的三重理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6.
徐文娟 杨承印.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2007(12)
[3]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成功智力[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17.
[4]斯腾伯格.教授成功智力 [M].吴国宏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3.
[5]任松华 傅海伦.思维三元理论指导下的数学高阶思维及培养.[J].教学新思维,2012(12)
[6]崔宗超.应用思维三元理论进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0).
[7]丁梅红 孙嘉翊. 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J]江苏教育研究,2022(8)
[8]程 云.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综述. [J]教师教育,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