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追求理想的语文课堂————读《为未来而教而学》有感

作者: 时间:2024-03-06 点击数: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每个语文老师所心驰神往的课堂。在《为未来而教而学》一书中指出,理想的课堂是以生为本、自由呼吸的课堂,是有幸福体验、有成长体验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课堂。现以《黄果树瀑布》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追去理想的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一、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以生为本、多维体验的课堂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的运用和词语的准确使用,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美感,让读者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那如何让学生也能有这样的感受呢?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用眼、用耳、用口、用心,展开联想、深刻感受。

教学伊始,我抓住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实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黄果树瀑布是一部杰作。

文中第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作者于移步换景中听到的美妙的瀑布声。我以一个主问题——“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切入,让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后的感受。学生起初感受到声音的“响”。在深入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飘、拂、涌、盖”这几个动词,又抓住了“微风拂过树梢”“ 像潮水般涌上来”等词句,让学生感受到这声音的奇妙有趣。最后通过朗读,再次品味声音之妙。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是关注语言发展智慧的课堂

课文3自然段,主要写了瀑布的形态,我让学生关注语言,展开联想说话:“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学生的回答在我的预设之外,她说:“这样的画面,让我想到了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顺势利导:“‘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瀑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说:“非常长”。我继续追问:“那黄果树瀑布呢?”生:“是一匹宽幅白练。”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把握特点。在文本语言的揣摩品味上,我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关键词句,阅读感悟。

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让学生读出体会、读出感受之后,我让学生读出疑问来。课上,两位同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问题一:为什么作者听到的瀑布的声响是不一样的?问题二:“银雨洒金街”是什么意思?我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更多地要关注学生读与思的结合,关注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在本篇散文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变品词析句式的理解式阅读,为整体感悟式的欣赏式阅读。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注重感受,文学熏陶的课堂

本篇课文,作者主要抓住了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的特点来写,并将作者的感受巧妙地融入其中。一开始瀑布声音的变化之美,也是作者感受的奇特。我让学生展开联想,于浮想联翩中感受瀑布的形美与声妙。

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感受,不仅是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还有触觉上的享受。作者用了很很大的篇幅写了自己下到谷底时的感受。我主要通过创设语境,找到散文情与意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受着作者的感受,并生成自己新的感受。

5自然段,我创设了这样的语境:“腾空而上雨如烟,银珠跳落洒金街。这是多么的奇妙有趣。想不想和瀑布来个零距离接触?(想)让我们下到谷底,伸出手,撩一把水来洗洗脸。”(师生做动作)之后,我进行随机采访:“你感觉——”生:“清凉”、“清爽”、“舒服”。

6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进行说话:“我真想——”学生的回答非常的奇妙有趣。“我真想随音乐的节奏跳舞!”“我真想带回家每天感受。”……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有了深刻的体验之后,我让学生再读文字,感受这份流淌于文字之间的永恒的美。

我能尊重学生的感受,不牵强附会。应该说,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美好的。

记得于漪老师曾说:“我追求的课,不是就只上在课堂上。教在课堂上,就随着声波的消失而销声匿迹了。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素质的一个目标,经久不化,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为人师表’的目标。”课后,我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一些写景美文,美美地读、美美地品味以获得更多的文学熏陶。

学语文、爱语文、用语文,爱生活……或许这几个最简练的词语也能表达我对理想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吧。

 

太仓市浏河镇新塘小学  地址:太仓市新谊西路8号 

电话:0512-53621263  邮编:215436